首页
搜索 搜索

环球速读:毕节推进古茶扦插 千年茶树续写乡村振兴“新故事”

中国日报网     2023-04-29 21:12:42

村民采摘古茶

人间四月天,茶山春正好。在亮岩镇太极村的山上,徐徐春风吹绿了山头,一笼笼茶树从山腰盘旋而下,碧绿透亮,长势喜人。


(资料图)

走进黑色遮阳大棚,工人们正在查看扦插苗的长势,密密麻麻的茶苗肆意生长着,绿叶下茁壮的根系焕发勃勃生机。

“我们这里的古茶树多为野生茶树,其生长环境与栽培型有较大差异,几乎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。”据七星太极古树茶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厂区负责人赵燕介绍,公司生产的茶叶为茶农采摘的古茶树嫩芽,不同品种混合加工制成的茶叶存在差异,推进古茶树的扦插有利于良种的推广,保持茶叶风味与品质的稳定。

古茶扦插苗

“公司主要采取无性繁育的方式,通过叶插使古茶单株生根、发芽,形成新的完整的植株。”赵燕说,扦插繁殖培育出的茶苗表现与母株相似的遗传性,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,能保持母株的性状和特性,而且育成的茶苗品种纯一,长势整齐,便于采收和管理。

去年10月,公司对105个古茶树单株进行了扦插,现在基本成活,扦插成功意味着科学化规模化育苗取得了阶段性突破。

七星关区是贵州古茶的核心产区之一,种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,有“中国古茶树之乡”美誉,茶叶资源丰富。目前,全区现存古茶树15余万株,挂牌7.8万株,茶龄最高达一千多年,清朝时太极茶、海马宫茶曾作为“贡茶”名声大噪。

为抓稳时代新茶路,七星关区通过“生态+产业”发展思路,建立“企业+合作社+茶农”的利益联结机制,带动群众“抱团”发展茶产业,并利用广东省茶叶收藏与鉴赏协会、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平台,挂牌建立了“毕节茶叶技能人才培训基地”和“七星太极古茶研究专家工作站”,在种植技术、品种育苗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、品牌创建、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交融,大力推动古茶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“茶树种质资源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依托,是茶农增收致富的保障。”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红茶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、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育种室主任、研究院吴华玲介绍。七星关区古茶树株学分类丰富,且适制性也比较广,为使古茶树价值得到充分发挥,团队开展古茶树资源鉴评与新品种选育工作,对入选的单株古茶树进行了红茶适制性试验和品质鉴定,为下一步培育核心品种,有效增加古茶产量、提升茶叶原料品质奠定基础。

古茶制作

“现在公司年产干茶约17吨,实现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,已形成四大系列近30款产品。”赵燕兴致勃勃地算起今年的“茶叶账”:“全区大力发展古茶种植后,古茶苗的需求更是成倍增加,现在大家大家都看到了茶树身上的价值,呵护古茶苗比自己的孩子还上心。”

千年古茶重焕生机,目前太极茶产业辐射周边4个乡镇13个行政村,带动2万余人就业,其中采茶大户1000余人,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,茶农在增收致富的同时,也播种乡村振兴的希望。

一叶成业,太极村的产业之路,印证着七星关区以茶为媒,撬动产业振兴的时代变局。

目前,七星关区栽种茶叶17.03万亩,主栽品种为安吉白茶、奶白茶、福鼎大白茶和古树茶,投产茶园面积达5.45万亩,带动农户2850人,解决就业2000余人,已实现茶叶产量335吨,产值达16540万元,2023年产量预计能突破1900吨,产值预计超3.75亿元。

在保护中开发,在开发中保护。未来,七星关区将深入发展古茶产业,推进古茶规模化、品牌化、标准化、绿色化发展,全力打造“古茶”完整产业链,实现茶产业价值最大化,使资源禀赋变为物质财富,“绿水青山”变为“金山银山”,让千年古茶续写乡村振兴“新故事”。(李金苗|编辑: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)

X 关闭

© 2023 今日医疗器械网 版权所有

备案号:沪ICP备2023005074号-40

邮箱:5 85 59 73 @qq.com